从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目前治理的现状,我们深切感到,在自然条件恶劣、资金匮乏等条件下治理大江源头,有没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至关重要的。
刚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,州委副书记严金海就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。在树贵如玉的玉树草原,以前没有杨树。1938年,称多县拉布寺的活佛拉卜坚贡发下宏愿,要往玉树引进杨树。从玉树到青海的东部农业区,有800多公里路程,到西宁,正好是48个马站(驿站)。活佛出资,组织了马帮驮牛队,往玉树运杨树苗。如今,当年的杨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,玉树人也就永远记住了拉卜坚贡的名字。
活佛引进树苗植树造林是难能可贵的。今天源头的人们,更是以一种自觉的讲大局的精神从事生态环境保护,防止水土流失。严副书记说得好:“玉树人植树造林,几乎没有经济效益,但为了中下游的人民,为了整个长江流域,即使赔钱也要搞”。
近10年来,每到植树季节,玉树的党政机关干部、工农兵学商、寺院僧侣便全体出动,到通天河边、金沙江畔种植树木。全州6个县中,4个是国定贫困县的玉树州,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种植了183万多棵树木,育林4000公顷。孟宗沟防止水土流失小流域的治理,通过了水利部和青海省的验收。
玉树州农牧局副局长辛元恩,1982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玉树,从基层到州上,一直从事防止草原退化、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。如今,他才30多岁,但在玉树藏区风吹雪打中,已是满脸风霜。他乐呵呵地对我们说:“工作环境是差了点,但要向前辈们学习,献了青春献终身”。
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县,地处金沙江和雅砻江上游,由于生态环境恶化,生存条件太差,省里曾打算将这个县迁移。
石渠县的领导班子比较年轻,有朝气,有干劲。县委书记孙飞和县长克托都是藏族干部。当谈到在这个自然条件差,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县,我们看到的却是县城建设得不错,干部群众心气很旺时,他们说,1995年底到1996年初,石渠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,中央、省、州给予了大力帮助,当时的县委书记泽波在征求全县干部的同意以后,决定把给干部的取暖补助留下来,加上筹集的其他资金,重建有浓厚藏民族风格的县城。为了鼓舞士气,泽波亲自作词作曲,写成了县歌,传唱至今。孙飞和克托说,党让我们领导石渠人民,我们就不能只会椅子、守摊子,而要带领全县干部群众,治理好环境,让贫困牧民脱贫,让中下游人民能睡上安稳觉。
在年财政收入只能发干部职工半年工资的石渠县,为治理生态环境确实舍得花钱。在雅砻江流域,投资30多万元的蒙沙治沙种草试验示范区已经初步建成。几位专业学校毕业的汉族小伙子脸晒得黝黑,一问,他们已经在远离县城的蒙沙坚持了3年。“说不苦是假的,但一批批牧民来参观、学习,回去以后照着种草治沙,苦也是值得的。”一位老家在重庆的小伙子如是说。
在金沙江畔的洛须镇,石渠县畜牧局正在这里抓紧农时播种牧草。为了给全县改良草原提供草籽,局长在母亲去世不到一个星期,就率队出来播种。藏族的习俗,老人去世儿子必须守孝四十九天,而元旦局长为了不影响工作,强忍悲痛,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了工作的动力……
同样在洛须镇,县农林局的同志在资金异常紧张、人力不够的情况下,开辟种植了6个林场,有效地防止了泥沙流入金沙江。他们计划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,在不长的时间里,将石渠县近100公里的水土流失地域全部绿化,让金沙江清澈起来。(十三)